在经历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漫长帝王生涯之后,乾隆终于离开了那个位置,去当了太上皇,而嘉庆也终于等来了自己一展宏图的机会,只是他等来的依旧是父亲对于自己皇权的架空。成为太上皇的乾隆似乎只是为了让外界的众人看到自己遵守了当年的承诺,离开了一国之君的位置,但没有说离开那个位置的同时便将权力一同交付。于是在此后的长达三年终,清朝的实际统治权依旧掌管在了乾隆手中万生优配,甚至徒有虚名的嘉庆连其宠臣和珅的面子也不敢驳斥,这也为之后其掌握实权迅速处死和珅有很大关系。
其实对于嘉庆对于和珅的怨恨由来已久,不然也不会刚刚掌握实权半月便急急将其处死,在这之中也是掺杂了诸多的情感与原因的。首先身为自己父亲的宠臣,私自敛财、但不被责罚,于是更加肆意妄为。对于乾隆也从不称臣,而是说奴才,以示亲近,又以十分恭敬的态度对待乾隆甚至是新帝。但是这些种种在嘉庆看来不过是“二皇帝”做派,并未给自己多少面子,甚至心中从未将自己当过帝王看待。
展开剩余58%再者便是新帝初初即位,根基还没稳固,便再次被老帝王再次上台掌权,心中自然都会有所想法,而后更是看着立在一旁的和珅俨然成为其的传声筒,根据帝王的意见自己进行判断、下令,丝毫不顾及坐在另一旁的新帝的感受。最后便是和珅可以随意出入皇宫,这便大大增加了他在乾隆面前说闲话的机会,会受到新帝愤恨也是十分正常的。当然和珅的能力的确十分出众,这一点略显平庸的新帝的确无法比拟。
虽然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当年的嘉庆为和珅所判定的罪状有的有些许勉强,不过这些也不过都是他为了终结和珅所统领的那个时代所找到的借口罢了。当年自己的老师朱珪元贝在两广御敌有功,受到了乾隆的赏赐,还得到了升为大学士的机会,而这些也算是父亲给自己儿子的登基礼物。谁知明明如此开心之事却被和珅倒打一耙,朱珪拿出自己的私财为国家造船到了嘴里就成了强抢百姓财产,于是当时的朱珪不升反降,成为了小小的巡抚。即使当年的和珅一再打脸嘉庆,但是当时的新帝是没有办法也没有胆子与之抗衡的,因为当时的和珅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囊括的范围之广都是他无法预估的。
甚至当年随行的英国使臣对于这件事情都评价道万生优配,这位和大人啊,许多中国人都私下称其为二皇帝。可以说当年的和珅在乾隆之下,而非在嘉庆之下。他的权力达到顶峰也是在两位帝王权力更迭的过渡时期,于是他利用这之间所遗留下来的空隙大肆敛财,由于深得太上皇的喜爱与宠信,三年的时间之中,竟无一人敢上前弹劾于他,这也导致在当时的国内爆发了极为严重的内乱。于是最后的最后,乾隆留给儿子的大清只剩下了一堆烂摊子,尽管后来他利用在和珅家中抄来的钱财支付了大笔的军费,可是国家由盛转衰仍旧是不争的事实。
发布于:天津市永之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